找到相关内容225篇,用时4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山阴诗友喧四座,佳句纵横不废禅(1)——支遁考评

    把玄学、佛教道德、儒家伦理和优雅文辞融为一体”(84):  遁顿首言,敢以不才,希风世表。未能鞭后,用愆灵化。盖沙门之义,法出佛圣,彫纯返朴,绝欲归宗。游虚玄之肆,守内圣之则,佩五戒之贞,毘外王之化。...对佛教在中国上层社会的传播功不可没。本文从支遁的生平、与名上之交往、玄学和佛学造诣以及他的诗文这四个方面,来考证、分析支遁这个人物,以求获得坚他的全面评价。关键词:支遁 名士 玄学 佛学 诗文佛教自...

    张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100862531.html
  • 探讨中国佛教文化与儒道文化

    律宗、禅宗、净土宗、密宗。其中在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为天台宗、法相宗、华严宗和净土宗,影响深远意义重大者,为独一无而二的禅宗。  佛教在中国封建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重要地位,它影响到哲学、道德、文学、音乐...集中讲心性的宗派。禅宗以性净自悟为宗旨,自悟渊源于道生的顿悟成佛说,此说是儒、佛两家学说长处的综合。忠君孝亲是儒家伦理道德的轨范,以往沙门上疏自称“贫道”,而到中唐则改为“臣”了。唐代以来,佛教大力宣传...

    高荣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30562853.html
  • 戒律思想之发展

    邪淫、不妄语和不饮酒是也。本来,五戒并不仅是在家人应守之戒,而是一般佛教信者应守之道德,不过,后来却把这五戒,与出家的戒律对比,而认为它是在家之戒,但在出家戒律中,当然也包含这五戒的内容。五戒不单是佛教...经论里常说的,尤其是在日本,它和大乘心地观经所说的四恩(国王、父母、三实、众生之恩)一样,同为佛教道德之根本。由此十善果报,或生为人,或得天子位,是于日本文学的作品里常说的。此戒与上来所述的小乘戒,其...

    上田天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0442762904.html
  • 从近代上海佛教的复兴看印度佛教在中国的影响

    月刊)、《学僧天地》(一九四八年一月创刊,社长白圣,名誉社长持松,月刊)、《佛教英文杂志》(一九三一年创刊,黄茂林主编,不定期刊)等。此外尚有提倡佛教道德,普劝念佛放生、素食,宣扬因果灵验等的刊物《护生...运动谱写了悲壮的一幕。梁启超认为,只有利用佛教的“大无畏”精神,才能陶冶出轰天震地、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物。荤太炎认为,搞革命必须“用宗教发起信心,增进国民的道德’。他根据佛教中“自贵其心,不以他力’的...

    傅 教 石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2126409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的孝道思想

    佛教“不忠不孝”最好的口实。为了使佛教在中土社会立足和发展,中国古代佛教思想家们着力寻找儒佛两家伦理道德的契合点,根据不同时代的社会发展要求,在各个历史时期通过对含有孝观念的佛教经典的翻译和注疏,以及...契理契机,体现了强烈的时代性和历史性,也包含着丰富多彩的道德内容和层次。按照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,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概述其内容。  (一)入世之孝与出世之孝不相违  一般来说,佛教孝道思想不仅仅是出家...

    刘立夫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42365212.html
  • 论明代佛教孝道观

    基本的认知,才能明了佛教孝道观为应机说法而“中国化”的来龙去脉。  (一)中国孝道观  主要指儒家孝道观。儒家积极人世,是中国文化的主流思想,其道德伦理的核心即是孝道。儒家孝道贯穿家庭与国家,不仅影响...改变的道德内涵有基本认知。亦即儒家孝道观演变至后来,已非像先秦儒家孝道观那单纯指涉人与人之间的相对深浅关系,而是转化为上下尊卑的绝对从属关系,成为与政治结合、具有载道意义的工具。  (二)印度佛教孝道...

    王月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84566097.html
  • 真禅法师的佛学思想——兼论真禅法师对中国佛教传统的继承和发扬

    部分。……佛学和中国古典哲学的交互影响,推动了哲学提出新的命题和新的方法。它以独特的思想方式和生活方式,给予人们以新的启发,把人的精神生活推向一个新的世界。   佛教道德观念,也是我国历史上传统道德的一部分。例如佛教中所提倡的“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”的道德原则;五戒、十善和四摄、六度的道德精神,以及赞助和举办各种慈善事业的“乐善好施&...

    伍先林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04366222.html
  • 桂月集(1)

    不可少的。科学提供认识和证明,宗教提供道德的力量。应该说,佛教作为一种人生宗教,一种究竟人生终极原因的人生哲学,具有超乎西方宗教之上的优势。然而,无可讳言佛教作为一种传统信仰的模式,一种传统文化的积淀...如何呢?  今天,我愿就中国佛教的道德观,与众如一地提出以下初步看法:  太虚法师说:“解之豁然大通之谓道;践之浩然均得之谓德”。说明佛教道德是首重理智的。“解之豁然大通”,明白正理,开悟后豁然开朗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70767169.html
  • 铃木大拙年谱与着作目录

    Mysticism,East and West)、亨利.伯格森的《道德与宗教》(Henri Bergson: Morality and Religion)、《佛教与基督教的宗教经验比较研究》、威廉.詹母士的《...佛教道德      铃木大拙着 1955年 春秋社   华严的研究          铃木大拙着 杉平 智译 1955年 法藏馆   基于禅的生活         铃木大拙等着 1957年 春秋社   ...

    邢东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542171086.html
  • 中国佛教伦理及其哲学基础

    其它宗教一样,佛教的伦理与实践也离不开伦理道德因素,佛教的信徒也离不开社会伦理道德之网,由此,佛教的创始者和继承者也都把伦理道德作为信徒获得美好许诺──解脱,实现人生理想──「涅盘」的前提和保障。在佛教根本理论苦、集、灭、道「四谛」中,「道谛」如「八正道」即是实现人生理想「涅盘」的方法,是伦理的重要内涵。佛教的戒、定、慧三学的戒学和定学,尤其是戒学实属于伦理道德修养的学说。佛教是伦理道德色彩相当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84071302.html